
孔子| 名人小故事
庄子曾经这样描述孔子:“虽忘乎故吾,吾有不忘者存。”这个预言在今天得到证实,因为孔子的金玉良言世世代代流传,至今人们仍在不断引用。他遗留下来的著作与学说,使其公认为史上最有智慧的人士之一。
公元前551年,孔子诞生于鲁国,这名未来的“孔夫子”被取名为“孔丘”。孔子的父亲孔叔梁纥为商朝王室后裔,也曾治理过邹邑。孔丘3岁时,父亲去世,独留他与年纪尚轻的母亲贫苦度日。孔丘渐渐长大了,因为家中经济拮据,他不得不从事卑微的工作,如看牲 畜。后来他成为大家眼中有礼貌、聪明勤奋、好学上进的年轻人,而且有着永无止境的求知欲。求知若渴促使孔子一生都在学习和教导他人。
孔子19岁结婚,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。他不断尝试各种工作,也曾在地方政府做过几件差事。30岁左右,孔子开始以教学为业,有时遍访各邑,同时教导跟随他的一群学生。结果没过多久,他的信条就传布开来,世人开始把孔子视为智慧大师和圣人。
孔子对当时的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越来越感到痛心,于是决定涉足政治,以期改变现状。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尝试,没有一位君主接受劝服并采用他的道德学说。然而孔子从不怀疑自己的信念:君主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人民谋福祉。
孔子的余年致力于研究、写作,教导不断增加的学生。据说有3, 000名学生曾受教于孔子。
令人难过的是,孔子晚年并不幸福。公元前479年的一天早晨,这位圣人在卧榻上辞世。他的追随者举行了仪式隆重的葬礼,并在他的墓旁搭建茅屋,为他守丧3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