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家长须知:错过英语启蒙敏感期的大孩子,会遇到什么问题?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,没有经过启蒙直接读小学的“大龄儿童”,英语的阅读能力,发音,语感,明显落后于学龄前启蒙的孩子,进步相对比较慢。
这不由得让很多大龄儿童的家长陷入焦虑,除了按照学校授课的节奏让孩子进行英语学习之外,还能像0-6岁的孩子那样进行英语启蒙吗?
答案当然是肯定的。
但是相比学龄前启蒙,入学后启蒙可能面临三个比较头疼的问题。
1.中文主导,看到英文就想翻译
由于之前一直是中文启蒙,读中文绘本、看中文动画、亲子对话也是中文。中文主导的孩子可能会排斥英文,比如,
你给他看英文版动画他就吵着要看中文的;
或者问爸妈,为什么给我读英文的,为什么不像以前那样读中文的?
此时,孩子的母语舒适保护圈已经形成,听到、看到英文一定要能翻译成中文才觉得懂。听不懂、看不懂就本能地排斥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语言方面的自尊导致对英语的假性排斥越来越明显。
2.语言难度和故事结构难度不匹配
从语言难度角度来说,刚启蒙适合读一些短句、简单句、超短篇绘本。
但是,从孩子兴趣或理解程度来说,7、8岁的孩子更希望读有一些故事情节的绘本。这些英语绘本中含有大量长句、复合句、篇幅也相对较长,这样就造成了语言难度和故事结构难度不匹配的问题。
曾有妈妈说,3年级的孩子边哭边背单词,8个单词花了半个多小时还背不出!
加上认知能力和英语水平不匹配,尤其是中文阅读中没有很好读图体验的孩子,不能从画面中体会到故事的乐趣,就会认为英语启蒙读物幼稚,不感兴趣。
而此时孩子自主性和独立性已经很强,亲子英语阅读又很难介入。
3.语音基础薄弱,听说读有障碍
我们认为英语学习应该按“听说读写、依序而行”,但是一入学,却发现学校里只强调读写而忽略听说,这该怎么办?
学校有应试教育的指标在那里,必须按照教学大纲来教学。
练习都以考试题为主,重复、无趣,在平常生活中一个英文词都用不出来。
英语课程内容跟不上小学生的思想和兴趣发展水平,没有课外阅读的支撑,缺乏有意义的说出,发音也不标准。
按学校的方法来学英语并不说学不好,但可能会重复我们走过的老路,周期长,绕远路。
培养孩子英语学习的科学密码
如何让母语强势的孩子接受英语呢?以下几个小技巧可以试用一下:
01.给孩子一些学英语的“好处”
大龄儿童的“游戏心理”非常强,适当给孩子一些小挑战,根据孩子现有的基础,有意识的让孩子接触分级阅读。以升级打怪的方式学英语,有一点点难度但又合理,抵触心理就会削弱许多。
02.精确切入孩子的兴趣点
大龄儿童已经有一定自主意识,常常知道自己喜欢读什么、不喜欢读什么。因此,选择难度适合,孩子又有兴趣读的素材是关键。亲子交流依旧是重点。
日常中,家长适量加入一些“英语口头禅”,结合生活场景,既不生硬孩子自然而然就学会了。比如,
叫孩子起床,用英语“time to get up”或“rise and shine”来表达;
叫孩子吃饭了,可以穿插着英语“dinner is ready”.
03.用英文电影激发对英语的兴趣
充分利用大龄儿童认知能力强的特点,激发对英语文化的兴趣。这一点主要通过影视作品来完成,如英文电影,BBC纪录片,TED演讲等等,把语言学习和知识学习以及娱乐都结合起来,争取让小朋友全方位地接触英语。
“错过了英语启蒙的敏感期了,是不是太晚了,是不是把孩子耽误了?”打住,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。
儿童的语言敏感期最公认的时间段是0-6岁,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提倡英语启蒙越早越好的重要理论依据。
不过,任何事情都不绝对,如果真的超过了六岁,也不要太有心理负担。从现在开始启蒙,也不算太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