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班主任提醒:别再拿“粗心”当成绩不好的挡箭牌,“积懒成笨”才是罪魁祸首!
最后考完了卷子发下来一看,父母又气了个倒仰,各种抄错,漏看题。这种情况一般会归因于粗心扣了分。可实际上,真正的问题却被忽视了。
多少孩子成绩差,不是因为粗心,不是因为笨,而是因为“积懒成笨”。
只是懒得学习
孩子一放学就只想玩,丢下书包完全不管作业,还得三催四请才不情不愿拿出作业本。
好不容易坐下来了,却迟迟下不了笔,不是拿着笔抓耳挠腮,就是对着书本发呆。
问他怎么回事,他却说:“妈妈,我不会做。”
多少家长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产生怀疑:我的孩子就这么笨吗?
“老师上课不是讲过吗,怎么就不会做了?”
上课的时候,老师把新知识都详细地讲解了,孩子听懂了,也就以为学会了。
可若缺少课后的复习、思考和作业,只是“听过”的知识不会被真正吸收。
孔子说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
越聪明的学生,越懂得课后学习的重要性。
平时辅导作业的时候,很多家长习惯了“陪读”,有的始终在旁边指点督促,有的实在看不下去,直接动手帮孩子完成作业。
家长的过度干预,会让孩子觉得学习不是自己的事。
反正做错了有人帮忙修改,不做了有人代劳,考差了还有人帮自己找借口。
没有责任心的孩子不会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,也就习惯了偷懒,不动笔,不动脑,也不学习。
孩子真的会变“笨”
很多家长以为只要督促孩子就行了,却不了解,孩子表面上的懒惰容易发现,深层次的懒惰却无迹可寻。
孩子认真听课,回家后也一直做题,为啥成绩就是上不去?
别的孩子也没我家孩子努力,为什么别人总拿第一,我家孩子却不上不下?……
面对这些疑惑,最好的答案就是:永远不要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,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。
曾经有清华大学教授大胆评价:
在中国,至少有一半学生在“假努力”!
表面上看非常刻苦,任劳任怨,实际上学习时懵懵懂懂,成绩一塌糊涂。
他们看上去用了十二分的功,但因为方法不当、效率过低,导致最后只有6分的收获。
不是学习时间越长分数就越高,不是不停补习就能脱胎换骨,不是每天只睡5小时就是勤奋。
“伪勤奋”对于孩子的伤害,是很严重的。
请观察孩子是否存在以下问题:
学习没有针对性,做题贪多求全
不懂归纳知识点,学过了就忘了
没有目标的努力,没有计划的奋斗,都只是作秀。

是对孩子的莫大伤害
没有真正的笨孩子,只有被“懒惰”拖垮的孩子。
家长错误的教育方法,正是纵容孩子懒惰的根源。
每次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,家长的应对态度,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态度。
家长态度强硬而要求严厉,给了孩子底线,也施加了很大压力;
家长态度模棱两可,给了孩子讨价还价的余地;
家长完全不管,给了孩子不努力、不学习的理由。
一定要明白:指望孩子自觉,是最无力的教育。指望孩子爱上学习,学会学习,是最难实现的愿望。
有教学20多年的老师这么说:“在小学的时候,家长、老师要帮助孩子树立学习意识,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。”
小学低年级是孩子极其依赖大人的时期,也是他们学习态度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。
很多孩子之所以懒惰,都是因为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做支撑。为了避免孩子在“懒惰”的坑里越陷越深,我们不能再纵容孩子了。
培养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,请给他恰到好处的管束;培养一个优秀出色的孩子,请为他指明前进的方向。
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习惯
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,摆脱“积懒成笨”的困扰,家长、孩子、老师要一起努力:
家长要学会真关心
把钱花在刀刃上,教育不能盲目从流,适合孩子才好。
用检查代替唠叨,多关心孩子的学习,及时发现问题;狠得下心来管教,不纵容,不偷懒,守护孩子的成长。
孩子要学会真努力
积极主动,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,把学习当做最重要的事;
积极思考,课前预习,课后复习,遇到不懂的一定要请教;
积极学习,多动笔,多阅读,多练习,认真对待每次作业。
老师要学会真辅导
提高课堂效率,尽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听懂学会;
高度关注学生,及时发现问题并和家长商量对策;
传授学习方法,帮助孩子更高效、更专注地学习。
真正有远见的父母,在教育孩子时都难免带点绝情。
在孩子还小的时候,如果不逼他一把,他就会错过最好的学习时机。
在孩子自觉性不高、不会学习的时候
父母一定要正确教育、督促与引导
才能帮助孩子成才
今天这篇文章,推荐老师转给家长!